以防长:必须解除黎真主党武装 否则将继续采取行动
以防长:必须解除黎真主党武装 否则将继续采取行动
以防长:必须解除黎真主党武装 否则将继续采取行动
俄罗斯老年人展示她绘制的中国画(zhōngguóhuà)“大公鸡”。张 超摄
中俄民众共同放飞和平鸽。解敏慧(mǐnhuì)摄
图片来源: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审图号(hào)(hào)为黑S(2025)58号
“绥芬河没有河,一条小河没脚脖,水缸常见底,啤酒管够喝(hē),除了(chúle)上山就下坡,遍地不见自行车,山上(shānshàng)跑火车……”一段在当地家喻户晓的顺口溜,道出绥芬河的独特。
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的(de)(de)绥芬河市,伴随1903年中东铁路开通而建城,被称为(chēngwéi)“火车拉来的城市”。行走在这座因铁路而建、因口岸而兴的边境小城,随处可见中俄双语招牌、配色亮丽(liànglì)的俄式建筑、三五成群的外国(wàiguó)面孔、精通外语的当地商贩,描画出文明交流、人文相亲的鲜明色彩。
“绥芬河市(suífēnhéshì)因铁路而生,铁路线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发展。”记者在绥芬河市见到了俄罗斯“网红”阿尔乔姆。他常年(chángnián)乘火车(chénghuǒchē)往返于俄罗斯与绥芬河,对绥芬河的历史了如指掌。
站前路38号,一栋外墙黄白相间的(de)建筑十分(shífēn)醒目。这里是原中东铁路最东端绥芬河火车站旧址。当年的候车室已被改造为中东铁路记忆(jìyì)馆,5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讲述着这座城市与铁路的历史渊源。
中东铁路是“中国东方铁路”简称,曾是西伯利亚大铁路支线(zhīxiàn),西起(xīqǐ)满洲里、东至绥芬河,与哈尔滨至大连旅顺口的南支线构成一横一纵的“丁”字形铁路,是当时(dāngshí)中国境内最长铁路。
为什么说“绥芬(suífēn)河没有河”?原来,“绥芬”源于满语,意为“锥子”,据说因(yīn)河里所产尖锐如锥的钉螺得名。铁路原打算建(jiàn)在(zài)当时的东宁厅三岔口,以流经那里的绥芬河作为站名,却因地质结构不适宜,向北迁址50多公里,最终成就了这座没有绥芬河流过(liúguò)、却得名于绥芬河的城市。
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,文化和经贸交流(jiāoliú)活跃。五颜六色的各国旗帜林立,绥芬河因此(yīncǐ)又被称为“旗镇”,有(yǒu)“东亚之窗”美誉。得益于铁路的带动(dàidòng)作用,绥芬河在中国东北边陲率先开通火车、汽车,最先用上电灯、电话。
1987年,绥芬河市与接壤的波格拉尼奇内区,用两张白纸和复写纸(fùxiězhǐ)完成(wánchéng)第一笔交易(jiāoyì)——1000只暖水瓶和10万公斤苹果,交换了3万公斤比目鱼和5万公斤明太鱼,边贸(biānmào)发展新篇自此打开。上世纪90年代,中俄两国人民在指定地点平等(děng)交易、以货易货,家家户户上街(shàngjiē)“摆摊”,大人小孩说着“欠欠”(“交换”之意)做买卖,以零食、玩具等日用品换取俄罗斯皮货的热闹场面,成为许多绥芬河人的鲜活记忆(jìyì)。
从中东铁路记忆馆门外望向东南方,可见满载货物的列车不时驶过。作为中国首批(shǒupī)沿边扩大开放城市,绥芬河现有公路、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,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,也是中欧(zhōngōu)班列“东通道”重要口岸之一。绥芬河铁路口岸年(nián)货物发送量已(yǐ)突破1000万吨,年通行(tōngxíng)量接近900列。经这里出境的中欧班列通达欧洲5个国家,入境班列覆盖国内25个城市,边陲小城已是名副其实的“国境商都(shāngdōu)”。
2015年底,牡绥铁路(tiělù)全线通车,绥芬河迎来高铁时代。从蒸汽机车到动车组(dòngchēzǔ)列车,铁路始终赋予绥芬河不竭的发展活力。
阿尔乔姆(mǔ)喜欢在社交平台向俄罗斯(éluósī)民众推介绥芬河文旅亮点,已拥有22万粉丝。“与20年前我第一次随家人来绥芬河游玩相比,这里的交通更方便了,去年还开通了机场。很多俄罗斯游客搭乘列车(lièchē)前来(qiánlái),探寻中国东北地区的美食与文化(wénhuà),尽兴而归。俄中交融的城市风情让大家感到非常亲切。”
在绥芬河市(suífēnhéshì)区(qū)和乡间,散布(sànbù)着众多类似中东铁路记忆馆的俄式(éshì)风格建筑。这些建筑保留了20世纪初铁路沿线建筑风貌,筑成绥芬河城市开发与中西文明交融互鉴史的“立体”见证。更难得的是,文明交融互鉴有传人。
走进手艺人宋鲁位于绥芬河永胜村红花岭屯的(de)(de)家,各式各样(gèshìgèyàng)的俄式装潢、摆件令人(lìngrén)目不暇接——四六比例的双开门、古朴的俄式铸铁炉门、色调(sèdiào)明快的厨具、花色艳丽的挂毯地毯……这座当年中东铁路员工居住的砖木结构房舍内,一根由铁轨搭建的承重梁横亘屋顶,上面清晰可辨的俄文字样,仿佛将历史拉至眼前。
作为手艺人,宋鲁的身份可不一般。他是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wénhuàyíchǎn)——俄式马车制作(zhìzuò)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。
“我爷爷去俄罗斯跑生意时,发现当地的(de)四轮马车载量(zàiliàng)大、前轮能转弯,行进转弯都比中国马车灵活很多,就(jiù)在那里跟着师傅学会了俄式四轮马车的制作技艺(jìyì)。”宋鲁一边(yībiān)展示着自己打造的俄式橱柜,一边娓娓道来本家手艺的源头(yuántóu),“爷爷把(bǎ)俄式四轮马车的技艺带回国,升级中式(zhōngshì)两轮马车,又结合中国榫卯(sǔnmǎo)技艺,使之更加经久耐用。俄罗斯设计的木轮线条更少,节省木料,爷爷用中式技艺卡嵌各部分,不用钉子也很牢固。”宋鲁说,中国木匠还把马车的车板做成灵活拆卸的,改良后的马车载重量大幅增加,荷载运输稳定性更强,卸车更便利,辅件也容易更换了。所以,改良马车很快在当地得到推广。
爷爷的手艺传给父亲,又传给宋鲁。他从童年起,就耳濡目染着俄式建筑和木工技艺(jìyì)。翻开手边一本绥芬河历史旧画册,宋鲁如数家珍:“这是当时的街道,这是当时沿铁道边修建的俄式房屋。这种(zhèzhǒng)大房檐更能防风保暖,厚(hòu)墙体也不易受水(shòushuǐ)。”
走进宋鲁的(de)工作室,满墙大小型号的工具和排列各处的大型机器,都是他(tā)赖以创作(chuàngzuò)的宝贝。“绥芬河当地的俄式建筑保护,都需要原料、原技艺(jìyì)操作。”作为当地掌握俄式建筑工艺的人,他参与了绥芬河人头楼人面雕塑、东正教堂钟楼塔(tǎ)等标志性百年俄式建筑修复工作,以及三套车俄罗斯风情园的总体设计。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(nǔlì),让更多反映文化交流的历史建筑更好得以保留,见证绥芬河的历史发展(fāzhǎn)。”宋鲁说。
绥芬河三号(sānhào)洞双轨铁路(tiělù)隧道,位于中俄铁路边界线300米处,始建(shǐjiàn)于1899年,是中国唯一的一套骑马式双道铁轨——一条俄罗斯适用的宽轨套着一条中国适用的标准轨。一国火车行驶,都要“骑”着他国轨道。一个多世纪(shìjì)来,这条铁路隧道一直连接着中俄人民。
2023年(nián)11月,绥芬河市第一中学学生王雪涵通过这条特色隧道(suìdào),住进了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市丽莎的(de)家中。她参加的是更具特色的“中俄学生家庭互访活动”。丽莎一家精心(jīngxīn)准备了水果、海鲜,还有丽莎和妹妹阿丽娜自制的手链、玩偶等礼物,让王雪涵温暖(wēnnuǎn)融入家中。“我和俄罗斯的同学们一起在美食课上制作俄式布林饼,大家满手面粉,欢笑不断。”王雪涵说。一堂简单(jiǎndān)的实践课,让两国友谊的种子悄然(qiǎorán)生根萌芽。
去年(qùnián)春天,这份友谊在绥芬河续写篇章。丽莎姐妹如约回访,行李箱里装满(zhuāngmǎn)了俄罗斯特产,更是(gèngshì)沉甸甸(chéndiàndiàn)的牵挂——“她们带了我最爱吃的俄罗斯糖果,还有鲜甜的大虾。”王雪涵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仍眼含笑意。
参加学校运动会,做中国传统游戏,体验中国剪纸(jiǎnzhǐ)……中国之行(zhīxíng)在丽莎姐妹心中留下鲜活(xiānhuó)记忆。丽莎借助翻译软件用俄文写道:“在绥芬河的每一天都像在家一样温暖。”
如今,这对跨国好友依然保持着联系。绥芬河自2006年开展“中俄(é)学生家庭(jiātíng)互访活动”以来,累计家庭互访交流超400人次(réncì)。每年常态化开展“五彩边城”中俄国际青少年艺术节,足球、篮球赛事等中俄青少年艺体交流活动,为更多像她们这样的友谊提供(tígōng)滋长土壤。
绥芬河市中(zhōng)心广场上的一座纪念碑雕像,记录了(le)另一个中俄友谊故事。一位名叫嘎丽娅的中俄混血少女,在1945年中国(zhōngguó)抗战胜利前夕,为(wèi)拯救被日军扣为人质的无辜百姓,毅然赴天长山要塞劝降日军,最终英勇牺牲,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7岁。
在(zài)距雕像不远的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(jìniànguǎn),一件件文物、图片和视频讲述着(zhe)她的英雄事迹。“我度过了沉浸在历史中的一天。”“了解到中俄友谊天使嘎丽娅的故事(gùshì),我们会永远记住她,并把她的故事讲给后代听。”在馆内参观的俄罗斯游客说。
正如2007年5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(pǔjīng)致信绥芬河市民、为嘎丽娅纪念碑写下的(de)题词:“我们(wǒmen)的友谊就是互相理解、信任、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。我们将铭记过去,展望未来。”
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(dōngnánbù),辖绥芬河等6县(xiàn)(市)4区,面积3.88万平方公里,人口229万。
牡丹江沿边近海、区位优越(yōuyuè),是全国重要的沿边开放城市和(hé)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中心,拥有完善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和4个国家一类口岸,自贸区(zìmàoqū)、试验区、综保区、边合区、互贸区等开放平台一应俱全。
牡丹江对俄经贸有百年历史,对俄非油贸易额多年居黑龙江省首位。近年来,牡丹江主动融入和(hé)服务国家(guójiā)开放大局,统筹开放通道、平台(píngtái)、经贸、产业建设,争当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排头兵。
牡丹江底蕴深厚,素有(sùyǒu)“塞外江南”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。这里生态优良(yōuliáng),镜泊湖、中国雪乡(xuěxiāng)等优质旅游资源享誉国内外,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之一。
作者: 王(wáng) 远 周 輖 胡雨薇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