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南:深化“四种陋习”治理 探索乡风文明新路径
洛南:深化“四种陋习”治理 探索乡风文明新路径
洛南:深化“四种陋习”治理 探索乡风文明新路径三秦都市报(dūshìbào)-三秦网讯(记者 闫鹏飞)去年以来,洛南县坚持把厚葬薄养、天价彩礼、随礼泛滥、建房攀比“四种陋习(lòuxí)”治理、孝德实践及家风家训传承作为(zuòwéi)推进移风易俗、促进乡风文明(wénmíng)建设(jiànshè)工作的有力(yǒulì)抓手,建立工作机制、强化教育引领、聚焦工作目标、推进移风易俗,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之路。创新做法入选《陕西(shǎnxī)省移风易俗建设工作案例选编》,工作经验在《精神文明报》《陕西日报》《商洛改革动态》刊发。
建立(jiànlì)“144机制(jīzhì)”,确保陋习治理“有标准”。一是坚持党建引领。将移风易俗工作列为全县“头号工程”,坚持县镇村“三级党委书记”抓落实,实行34名县级领导(lǐngdǎo)分片包抓机制,印发工作方案,明确治理重点、治理标准、治理方法、治理步骤,上下联动、城乡一体推进陋习治理。二是建立“144”机制。按照“先行试点、逐步推进(zhúbùtuījìn)”原则(yuánzé),各(gè)村(社区)在走访(zǒufǎng)调研的基础上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制定符合(fúhé)村情民意(mínyì)的1个《村规民约》、4种《陋习治理标准》、4种《陋习管理(guǎnlǐ)办法》,经过党员大会、村民(cūnmín)会议集中表决通过,从方方面面约束村民日常行为。三是强化督查指导。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镇办、各部门意识形态考核之中,列入全县重点督查范围,定期督查指导,稳步推进陈规陋习治理。
坚持“教化(huà)(jiàohuà)引导”,确保陋习治理“有方向”。一是强化思想引领。充分发挥(chōngfènfāhuī)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suǒ)(站)、“道德讲堂”等(děng)阵地作用,组建“移风易俗宣讲(xuānjiǎng)团”“百姓(bǎixìng)宣讲队”430支,发挥292名文明实践宣讲师作用,利用群众农闲时机,深入村民小组、田间地头、农家小院(xiǎoyuàn),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、典型宣讲、移风易俗宣讲及家风家训(jiāxùn)故事(shì)分享2300余场次,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。二是(èrshì)强化宣传引导。采取群众会、院落会等方式,广泛宣传陋习治理及孝德文化(wénhuà)内涵,在全县(quánxiàn)各级开展“党员干部陋习治理大家谈”100余期(yúqī),拍摄《进城》《一分都不能少》系列微电影2部。建立“孝德文化墙”“家风家训馆”“文化长廊(chángláng)”,让无形的孝德教化融入有形的群众日常生活。三是强化文化熏陶。打好“文化优势牌”,深入挖掘富有洛南地域(dìyù)特色、民间艺术、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围绕陋习治理、孝德实践、家风家训传承等主题,编撰排演具有“泥土味”的静板书、小品、快板、戏曲等文艺作品25件,走村串巷为群众送戏曲、送文化、送电影2960余场次,创编的《文明新风进万家》静板书列入全国移风易俗节目库。
坚持“示范引领(yǐnlǐng)”,确保陋习治理(zhìlǐ)“有样学”。一是突出党员引领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,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承诺践诺活动,实行年初承诺、年中(zhōng)践诺、年底述职,动员广大党员践行移风易俗(yífēngyìsú),自觉抵制厚葬薄养、天价彩礼等(děng)陈规陋习,实现以党风带(dài)政风促民风。二是突出抓乡贤引领。各村社区通过村民推选、群众推荐等形式,选举(xuǎnjǔ)村内有威望的老党员、新乡贤、“五老人(rén)员”等组成红白理事会成员,通过走访(zǒufǎng)入户、说事评理等方式宣传教育引导(yǐndǎo)群众,争做文明新风引领者。三是突出典型引领。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“好(hǎo)媳妇好公婆”“移风易俗示范户”等典型评选表彰活动。去年以来,全县共评选“好媳妇”358名、“好公婆”421名、“移风易俗示范户”678户,县委集中评选先进集体43个、先进个人(xiānjìngèrén)113人,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向好。
坚持(jiānchí)“闭环监管”,确保陋习治理“有力度”。一是坚持事前摸排。各村社区(shèqū)建立“支部引领、实践站牵头、自治组织推动(tuīdòng)、村组负责”工作机制,事前,全面(quánmiàn)摸排群众婚嫁、建房情况,当面提醒办事流程、宴请范围和标准,坚持群众自治,实现文明(wénmíng)共享。二是坚持事中服务。事中,由红白理事会(lǐshìhuì)成员担任(dānrèn)“大总管”,主持婚礼、丧葬(sāngzàng)等事宜,推行“文明礼堂集中操办”“一家办事全村(quáncūn)帮忙(bāngmáng)”模式,推广“公益喇叭”服务,为群众免费播放哀乐、送电影、送节目服务。三是坚持事后评议(píngyì)。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,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评议,对评定为“好”等次通报表彰、上红榜,对评定为“差”等次进行通报批评、上门提醒,发布道德楷模榜。目前,全县建成综合性文明礼堂8所,免费为群众主持婚礼、丧葬事宜1050余场次,开展道德评议741次,集中评议群众8000余人次(yúréncì),节约资金1300余万元。通过治理,全县群众人情负担明显减轻、孝德(xiàodé)意识(yìshí)不断增强、党风政风持续向好,文明程度显著提升,处处呈现家风优良、民风淳朴、乡风文明的良好景象(jǐngxiàng)。

三秦都市报(dūshìbào)-三秦网讯(记者 闫鹏飞)去年以来,洛南县坚持把厚葬薄养、天价彩礼、随礼泛滥、建房攀比“四种陋习(lòuxí)”治理、孝德实践及家风家训传承作为(zuòwéi)推进移风易俗、促进乡风文明(wénmíng)建设(jiànshè)工作的有力(yǒulì)抓手,建立工作机制、强化教育引领、聚焦工作目标、推进移风易俗,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之路。创新做法入选《陕西(shǎnxī)省移风易俗建设工作案例选编》,工作经验在《精神文明报》《陕西日报》《商洛改革动态》刊发。
建立(jiànlì)“144机制(jīzhì)”,确保陋习治理“有标准”。一是坚持党建引领。将移风易俗工作列为全县“头号工程”,坚持县镇村“三级党委书记”抓落实,实行34名县级领导(lǐngdǎo)分片包抓机制,印发工作方案,明确治理重点、治理标准、治理方法、治理步骤,上下联动、城乡一体推进陋习治理。二是建立“144”机制。按照“先行试点、逐步推进(zhúbùtuījìn)”原则(yuánzé),各(gè)村(社区)在走访(zǒufǎng)调研的基础上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制定符合(fúhé)村情民意(mínyì)的1个《村规民约》、4种《陋习治理标准》、4种《陋习管理(guǎnlǐ)办法》,经过党员大会、村民(cūnmín)会议集中表决通过,从方方面面约束村民日常行为。三是强化督查指导。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镇办、各部门意识形态考核之中,列入全县重点督查范围,定期督查指导,稳步推进陈规陋习治理。

坚持“教化(huà)(jiàohuà)引导”,确保陋习治理“有方向”。一是强化思想引领。充分发挥(chōngfènfāhuī)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suǒ)(站)、“道德讲堂”等(děng)阵地作用,组建“移风易俗宣讲(xuānjiǎng)团”“百姓(bǎixìng)宣讲队”430支,发挥292名文明实践宣讲师作用,利用群众农闲时机,深入村民小组、田间地头、农家小院(xiǎoyuàn),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、典型宣讲、移风易俗宣讲及家风家训(jiāxùn)故事(shì)分享2300余场次,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。二是(èrshì)强化宣传引导。采取群众会、院落会等方式,广泛宣传陋习治理及孝德文化(wénhuà)内涵,在全县(quánxiàn)各级开展“党员干部陋习治理大家谈”100余期(yúqī),拍摄《进城》《一分都不能少》系列微电影2部。建立“孝德文化墙”“家风家训馆”“文化长廊(chángláng)”,让无形的孝德教化融入有形的群众日常生活。三是强化文化熏陶。打好“文化优势牌”,深入挖掘富有洛南地域(dìyù)特色、民间艺术、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围绕陋习治理、孝德实践、家风家训传承等主题,编撰排演具有“泥土味”的静板书、小品、快板、戏曲等文艺作品25件,走村串巷为群众送戏曲、送文化、送电影2960余场次,创编的《文明新风进万家》静板书列入全国移风易俗节目库。

坚持“示范引领(yǐnlǐng)”,确保陋习治理(zhìlǐ)“有样学”。一是突出党员引领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,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承诺践诺活动,实行年初承诺、年中(zhōng)践诺、年底述职,动员广大党员践行移风易俗(yífēngyìsú),自觉抵制厚葬薄养、天价彩礼等(děng)陈规陋习,实现以党风带(dài)政风促民风。二是突出抓乡贤引领。各村社区通过村民推选、群众推荐等形式,选举(xuǎnjǔ)村内有威望的老党员、新乡贤、“五老人(rén)员”等组成红白理事会成员,通过走访(zǒufǎng)入户、说事评理等方式宣传教育引导(yǐndǎo)群众,争做文明新风引领者。三是突出典型引领。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“好(hǎo)媳妇好公婆”“移风易俗示范户”等典型评选表彰活动。去年以来,全县共评选“好媳妇”358名、“好公婆”421名、“移风易俗示范户”678户,县委集中评选先进集体43个、先进个人(xiānjìngèrén)113人,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向好。

坚持(jiānchí)“闭环监管”,确保陋习治理“有力度”。一是坚持事前摸排。各村社区(shèqū)建立“支部引领、实践站牵头、自治组织推动(tuīdòng)、村组负责”工作机制,事前,全面(quánmiàn)摸排群众婚嫁、建房情况,当面提醒办事流程、宴请范围和标准,坚持群众自治,实现文明(wénmíng)共享。二是坚持事中服务。事中,由红白理事会(lǐshìhuì)成员担任(dānrèn)“大总管”,主持婚礼、丧葬(sāngzàng)等事宜,推行“文明礼堂集中操办”“一家办事全村(quáncūn)帮忙(bāngmáng)”模式,推广“公益喇叭”服务,为群众免费播放哀乐、送电影、送节目服务。三是坚持事后评议(píngyì)。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,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评议,对评定为“好”等次通报表彰、上红榜,对评定为“差”等次进行通报批评、上门提醒,发布道德楷模榜。目前,全县建成综合性文明礼堂8所,免费为群众主持婚礼、丧葬事宜1050余场次,开展道德评议741次,集中评议群众8000余人次(yúréncì),节约资金1300余万元。通过治理,全县群众人情负担明显减轻、孝德(xiàodé)意识(yìshí)不断增强、党风政风持续向好,文明程度显著提升,处处呈现家风优良、民风淳朴、乡风文明的良好景象(jǐngxiàng)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